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以2015年中国企业一员工匹配调查数据为样本,基于行业差异对质量监管的政策绩效进行实证检验。回归结果表明,质量监管存在行业差异,重点行业被抽检的概率要显著高于非重点行业。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企业的产品质量与有无接受抽检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虽然质量监管政策偏向重点行业的监管,但对其产品质量起到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从政策层面看,对不同行业实施公平的"双随机"抽查机制、构建企业产品质量自我声明制度、利用大数据平台促进监管信号的有效传递是提升质量监管效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经济增长质量理论主要是结构调整的宏观思路,其在理论上的局限性是忽视了支撑经济增长质量的微观基础。宏观经济增长质量是经济中具体的微观产品(一二三产业中具体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加总,因此必须以微观产品质量为基础构建经济增长质量的一般理论。以微观产品质量为基础的经济增长质量一般理论,在定义、动力机制以及政策含义上与现有理论有显著差异。微观产品质量促进宏观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假设,可以在区域层面得到初步的检验。政策建议是宏观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必须以微观的产品质量为核心。  相似文献   
4.
不同规模的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上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因而技术创新投入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也可能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化而呈现差异。基于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对其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大型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对其产品质量提升的作用并不显著,显示出中小企业在以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方面具有后发优势。研究建议,应保障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有效供给,促进中小型企业共性技术支撑平台的建设,引导中小型企业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和发展服务于中小型企业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从而进一步发挥技术创新投入对中小型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5.
产品质量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劳动力质量则是企业产品质量提升的要素之一.现有研究用理论模型证明了劳动力质量和产品质量之间的正向关系,并且采用公开统计数据和小范围内的调查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文章采用广东制造业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从制造企业内部视角对企业劳动力质量和产品质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计量结果显示:企业劳动力质量与产品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稳健性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矫正要素资源失衡错配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举措。文章在Aoki(1)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能够反映区域间、行业间以及行业内部多层次特征的资源错配分析框架,运用SFA方法估计生产函数中的参数,多层次识别、分解和比较中国的资源配置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过去的要素循环中,行业内层面要素流动障碍对TFP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行业间以及区域间层面并不明显;工业比其他行业内部资源错配造成的TFP缺口更大。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存在严重的资本投入过剩,而农林牧渔业以及部分服务业则存在人力资本配置过高的问题。在区域层面,存在西部地区要素投入过剩而东部地区要素投入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区域间的技术差距已成为引起TFP损失的第二大因素。测算结果有助于确定要素市场化改革的主要目标和轻重次序,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畅通要素循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品质量规制是政府对微观产品质量进行宏观管理的行政行为,能够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产品质量规制进行制度功能分析,从资源配置功能、秩序供给功能、行为激励功能与利益协调功能四个方面,探讨产品质量规制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机理,并通过成就"德国制造"的产品质量规制进行案例验证,发现良好的产品质量规制确实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我国政府应合理优化产品质量规制,不断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8.
宏观质量管理,就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区域总体质量现象,并对总体质量进行有效监管的科学。面对一个区域的总体质量现象,以质量安全——总体质量问题给人们带来的安全伤害为假设,总体质量的构成边界包括产品与商业服务领域、公共服务领域和生态环境领域。宏观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设定一个社会最低质量安全的底线,在确保总体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微观质量主体追求更好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载体,有效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有助于引导和促进劳动力流动,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乡村振兴调查(CRRS)数据,选用Logit模型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第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会促进劳动力的回流,但对劳动力流出无显著影响;第二,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村庄更容易吸引年龄较低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劳动力的回流;第三,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引劳动力回流的过程中,参与过非农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更容易回流。基于此,从管理与服务方式、培育方向、人才培养和体制机制四个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引导和优化农村劳动力的合理配置提供借鉴经验,对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CEES调查数据,全面考察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现状与路径选择。调查分析显示,我国企业转型升级整体状况是:整体绩效趋稳,结构分化明显。突出表现在转型升级绩效、全要素生产率、企业家精神、增长模式等7个特征性事实方面。据此,加快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应重点选择:形成面向市场的创新型企业家精神;加快从"速度盈利型模式"向"质量盈利型模式"转变;加大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以形成人力资本红利;注重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性提升。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制定加快"制度型企业家"向"创新型企业家"转型的系列政策;消除政府的"父爱主义",加快"僵尸企业"退出市场;大力发展以技能人才为基础的国家人力资源培养体系;促进多元质量信号充分供给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